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大事记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大事记1978年(全面恢复高考),中国全面恢复高考,中国高等医学院迎来新生。据统计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中国高等医学院共计培养781万医学专业学生。
1980年(民营医院出现),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国民营医院开始迈出第一步,打破公立医院独占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局面。
1985年(医改元年),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效率和效益;同时这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中国医疗机构迎来了第一批医学生。
1992年(公立医院市场化),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要求公立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公立医院进入市场化阶段。
1998年(医保开始),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医保改革的开始,随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实行,医保开始成为中国公立医院收入的最大来源。
2000年(公立医院改制),地方公立医院率先实行“完全市场化”医院改制,国务院发文《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合并”,公立医院迎来改制高潮。
2003年(SARS),SARS疫情让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政府主导派”学者认为近二十年来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的主导不足、拨款不足,公立医院成为了利润追逐者,国家应拨出更多资金支持公立医院,以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2005年(公立医院管办分离),9月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中国公立医院开始探索管办分离的发展模式。
2009年(新医改),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拉开了序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中的五项重点内容之一。至2018年,政府共支出88217亿元。
2009年(多点执业),原卫生部引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多点执业开始“合法化”。被公立医院几乎垄断的医生资源开始流通。
2012年(医药分开试点),北京、深圳等地公立医院率先进行医药分开试点,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降到30%左右,医药分开旨在倒逼公立医院停止“以药养医”。实行近60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2015年(分级诊疗),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各级公立医院开始推行分级诊疗。大医院门诊量开始下降,社区医院门诊量上升,二级医院开始转型。
2018年(卫健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疗行业迎来了新的时刻。
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载,医疗行业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为今后至2030年期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国医疗行业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行动纲领。但目前看来,随着医院综合改革的全面深化,各级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制度搭建、成本管控、品牌建设方面需要更多地思考与动。
顺一遍,长点知识:lol:lol 涨知识: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