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注册

论坛积分体系说明|用户须知
本论坛版主工作制度(讨论稿)
第三方维修公司汇总,欢迎补充
技术精湛的工程师加入|新人必读帖
2012年版主招募中,欢迎加入
等待验证会员请讲|医工币充值说明
论坛广告位列表及报价
我来说说“医学工程在线”的定位
论坛获取金币的方法总结
大文件上传方法图解说明
医学工程在线论坛评分细则
空位待租,可链接到指定网址
查看: 2426|回复: 0

[综合资讯] 通过传感器网有效整合医疗资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已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0-11-4 14: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首倡“物联网医学”  
     
      在刚刚闭幕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呼吸病大会上,由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首倡的“物联网医学”引起各方关注。专家称,物联网医学将使现在的“病发后到医院”的被动诊疗模式改变为“及早预警和主动治疗”的理想医疗模式,从而降低病人就诊次数和费用。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已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肺功能监测之中。
      所谓“物联网医学”,就是把多种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医疗设备中,并与互联网结合,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
      “新生的物联网医学有望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白春学教授说,“物联网医学可用于肺功能、睡眠状态、心电图、血糖等的连续实时监测,实现对患者突发状况的及时处理和个性化医疗,并明显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就诊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组成攻关小组,成功研制出“便携式远程监测肺功能仪”。患者可采用该设备在家里进行肺功能监测。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只需拿着一个与手机一般大小的仪器,一呼一吸之间,表示肺功能强弱的信号即从家里传输到医院。医生根据远程监控数据,在了解到患者的肺功能及病情变化后,会及时告知患者或增或减药量以及其他治疗建议。这样,患者在家就能“看病”,免去了到医院看病的奔波之苦,也便于医生随时掌握患者病情,避免很多急性呼吸病患者在病发后才匆匆入院抢救的难题。同时,它可减少住院观察患者比例和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医院“一床难求”的尴尬局面,并降低就诊费用。
      与会专家认为,这一在国内首倡的“物联网医学”模式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疗,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甚至挽救患者生命。
     
     物联网医学有望改变医疗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平衡。当前,科学界认为,要使人们享受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优良条件,物联网技术是有效途径之一。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可以实现物品的远程感知和控制,它将催生出一个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生活体系。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看病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在大城市如此,在偏远地区更是如此。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首倡的物联网医学,交叉融合了医学、计算机、信息和无线传感技术等,将医院设备资源与医生、患者有机整合,可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医院的诊治成本和患者的就医成本明显降低,有利于实现政府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服务病人、服务社会”的要求。以前患者是“发病后到医院就诊”的被动治疗,而物联网医学通过及时的监测和预警,能主动发现潜在危险,帮助患者实现主动治疗。这种模式会大大转变人们的就医思路,进而改变医学模式。
      可以预想,在未来的超大型智能网络中,计算能力超强的中心计算机集群将对整个网络内的设备和人员进行实时管理和控制,一个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将有条不紊地运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打开小程序

扫码安装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