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ouyudeshui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8-19 09:51:13
回复 1# youyudeshui
心电图信号和处理
12导联数字心电图自动分析涉及信号分析和诊断分类。心电图处理有几个步骤,每一个都需要遵循一个方法学的标准。这几个步骤有:(1)信号识别,包括过滤;(2)数据传输,或者深层处理的数据准备,包括寻找复合波,对复合波中的主要波与次要波进行分类;(3)波形识别,它是诊断波形的识别与抵消的过程;(4)特征提出,这是测量幅值和周期;(5)诊断分类,诊断分类可能是启发式方法(确定式的,或者基于经验规则)或者统计方法。
心电图信号
标准13导联心电图记录了规定的体表不同位置之间的心动周期的潜在的区别;它反映了心肌细胞在每一个周期的除极和复机过程中产生的横跨膜电压的不同。被Einthoven等人记录的心电图被认为是静止的,时间依赖的单极源产生的,这种单极源代表了心脏矢量。在这个模型中,任一导联上的电压是通过心脏矢量在直线上(定义了心脏轴)的投影来解释的。通过将导联轴处理成向量的方法,Burger等人扩展了这个概念。一个加上了方向的导联向量和导联轴是不同的,它也有一个长度。导联电压不仅是心脏轴在导联轴上的投影,也是导联向量和导联向量长度的乘积。导联向量的长度和方向依赖于身体和人体组织的电阻抗。成对的电极(或者是两个电极的组合,例如1和2电极)和产生于它们使用结果的追踪被认为是导联。人体上电极的放置位置去别人心脏上的直接放置,因为,由于人体组织的多样性,包括胸部组织和分界在阻抗方面的差别,直接电极结头产生的局部信号强度会显著的减弱和改变。在任意时刻,心脏的电活动是由不同的方向组成的。因此,身体表面任何一点的潜能代表了心脏上瞬间发生的不可取消的电活动,在心脏里,取消也是由于身体的多相性。想进一步阅读,请看Horacek在1989年写的导联综合分析理论。随着电极离心脏越来越远,信号强度随着导联强度减弱。根据立体角理论,信号强度与空间和非空间因素有关。非空间因素包括再通过心脏边界时,膜电位强度的不同。空间因素包括相对于单位尺寸区域的预期边界的不同;随着区域尺寸的增加,这些不同会更大,但是,会减少来自于心脏的电极的距离。同时,心脏中活跃的波峰也可能打乱这些看似简单的模型。
身体表面的QRS群波的基频是10Hz,尽管已经发现和研究了高达500Hz的低振幅,高频率的部分,但对成年人而言,大部分的诊断信息是100Hz以下。同时还发现对婴幼儿而言,有效的心电信号的频率可高达250Hz。T波的基频大约是2Hz。滤波范围在1-30Hz的心电图信号能够产生一个排除了人为因素的稳定的心电图。但是,诊断记录不接受这个范围,因为他使信号的高频和低频部分产生了失真。心电图信号的高频部分确定了变化最快的信号,包括Q波和QRS群波中的锯齿状部分。因为QRS群波的波幅测量依赖于R波的顶点,一个不适合的高频响应导致对信号振幅的彻底低估,导致对换极触点和Q波的滤波的影响。另一方面,不合适的低频响应可能导致对复极化的曲解。因此,对心电图学的模拟数字滤波算法的转换函数对心电图产生主要的影响。
心电图信号处理
通过数字心电图学对心电图信号的处理包括在人体上的从电极的原始信号取样。然后,电子心电图必须忽略或者抑制那些能够导致基线漂移的低频噪声,来自于运动,呼吸,来自于肌肉,电线或者辐射电磁干扰的高频噪声。因此,人体表面的心电图信号必须通过心电图仪过滤和放大。数字滤波器可以被设计成有线性相位特征,这能避免传统模拟滤波器产生的一些曲解。一旦过滤,就从占优势的集合(振幅和周期来自于这个集合)中采集数据构建每一个导联的模板。整体的测量来自于单个导联或者相似的可得单一导联数据的数学集合。测量误差对心电图诊断说明影响很大。参考文献中的Zywietz对技术因素有一个综合的分析。在这篇声明中,影响心电图信号处理结果的因素将从技术,临床应用和建议三方面展开讨论。
心电图信号的取样
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前,直接描记型心电图仪一直占据着主流,它将模拟心电信号持续,如实的进行记录。而当代的心电图仪几乎都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后期处理。模/数转换一般在心电图仪的前端完成,比如导联线电缆模块。在前端模/数转换时的采样率要高于后期处理的采样率。过密采样起初是为了检测起搏器信号,通常起搏器信号持续期小于0.5ms。以前的前端采样率为1000-2000次/秒,而现代的新型转换器采样率能够达到10000-15000次/秒,甚至更高。还有些转换器的采样率能够根据采集信号的强弱自动调整。
临床意义
最初采样率是指电脑将模拟信号转换成分离的数字信号点的功能(通常以每秒采样次数表示,或者将采样率表示成x Hz),采样率一般比实际需求高出数倍,以备后期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过密采样”。起搏器的信号持续期一般小于0.5ms,所以不能被采样率为500-1000的一般心电图仪有效地检测到。可见,过密采样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检测起搏器信号。并不是所有的心电图仪都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起搏器信号。过密采样还会进行高频过滤以提高信号质量。很多现代双极起搏器的小波幅和尖峰电压相分离,所以标准心电图仪很难检测到,而过密采样却可能将小波幅干扰信号放大,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建议
过密采样结合高频过滤,是心电数字化中的推荐模式。心电图仪的厂商应该不断改进对于起搏器信号采集的算法,以提高心电图存储的质量。起搏器小波幅信号不应该人为的进行增大以辅助鉴别,因为这样将使记录到的ECG失真。建议厂商将起搏器信号转换成一个通道以帮助观察心房/心室/双心室起搏器信号,这个可选的通道可以和标准的3×4通道一起显示,或者空缺心率通道,以留给人为选定的通道在此显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