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CT成为常规检查已慢慢地被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或准备引进CT机。高档CT机已朝着多层螺旋的方向发展,就连一般的CT机也朝着螺旋CT发展,如西门子公司Balance系列、Esprit系列CT机,菲利蒲公司的Tomoscan EG系列CT机等虽然属于中档机但都带有螺旋功能。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少单位购置螺旋CT时,往往只将注意力放在价格上,而忽视了机器本身配置,购买的机器都不尽人意,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就购置螺旋CT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讨论。
1.按需购买。应根据医院的规模、经济状况、病人
检查量来决定购买的机器档次。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三甲”医院或CT检查日平均在30人次以上的医院应购买高档螺旋CT机,因为高档螺旋CT机的球管热容量大,散热也较快,适合连续不断检查病人的需要,同时高档螺旋CT机的功能也较多,能满足大医院教研的要求;而其它类型的医院中档CT机就足够满足平时检查的需求。
2.合理选择选购件。螺旋CT机除了常规扫描外其它许多功能都属于选购,这些功能能更好地辅助诊断,但价格都比较高,应合理选购。有曲面X光机或骨密度计的医院就不用买曲面重建或骨密度测量功能;而对于购买了3D后处理工作站的用户,在CT主机上就不应该选购MPR(多层面重建)、SSD(表面遮盖)、MIP(最大、最小投影)等功能,因为这些功能3D工作站上都具备。而对于中低档的CT机就不应该选购3D后处理工作站,因为这些机器扫描出来的图像没有高档螺旋CT的图像质量好,经过3D后处理后,往往并达不到所需求的效果,这类机器可在CT主机上适当选购MPR功能进行各个平面的重建。
3.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医院都在安装运行医院信息系统(HIS),条件好的影像科室也开始引进、安装图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现在世界流行的医学影像图像传输标准是DICOM3.0(Digital Image and Communication3.0 in Medicine医学数字影像和通讯标准),购置螺旋CT时就应充分考虑其接口的兼容性,要求具备DICOM3.0接口。为了数据的安全,许多厂家都对CT机的通讯接口进行了屏蔽,这影响了以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因此还应要求通讯接口开放,以便以后影像工作站的建立。
4.将提供技术资料及系统软件签入合同中。现在进口的大型医疗装备若不特别注明,基本上都不带维修资料,只带安装手册和操作手册。因此应将该项明确写入合同中,而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口头承诺。对于螺旋CT来说,很容易因为误操作或其它原因引起系统软件损坏,所以也应该将系统软件列入到合同中机器必带物品之一。同时,CT生产厂家经常对机器进行免费软件升级,一但升级后,以前机器所带的软件就没用了,最好在合同中再将升级后的软件及时提供也列入。还应该在签定合同时要求厂家提供操作、维修培训服务。
5.维修密码及通讯接口开放。螺旋CT的维修绝大部分依靠机器本身所带的维修程序进行检测,但现在各个厂家为了获得保修利益,对维修程序进行加密,使未买保修的用户不能使用维修程序。维修程序加密分两种情况,一种是CT机自身带有维修程序,但该程序需要输入密码(通常为20位)才能进入,并且密码隔几天就要变(如西门子公司CT机);另一种是维修程序安装在PC机上,通过与CT机的计算机部分相连实现对CT机的参数修改、检测,该程序需要在PC机上安装一个厂家特制的dongle(道尔芯片,一种必须装在计算机中才能使计算机运行专有软件的硬件)才能运行,并且这个芯片过一段时间也需要更换(如GE公司CT机)。因此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维修密码永久提供。
6.要求提供良好的保修售后服务。装机后一年内属于保修期,在这期间如果CT机出现故障厂家无偿服务。但有些公司售后服务工作做的并不太好,不能及时维修,影响客户的正常使用,造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损。这时应按受损的经济效益来延长保修期,即受损效益与该类机器一年的全保费用比例乘以365天,而不是厂家所要求的仅仅延长机器耽误的天数。这些应该写进合同之中。
合理引进螺旋CT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求得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