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贸易摩擦的涉案产品范围已扩展到医疗器械类产品,诸如按摩器具、一次性耗材之类的技术含量较低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已经遭遇一定阻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建立自主品牌是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高端医疗设备出口主体仍以外资企业为主,1049家外企出口额占比高达73.36%,而其余4933家其他类型企业出口占比仅为26.64%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统计,2009年,中国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1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4%,占全部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进口61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占我全部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0.2%。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及医药进出口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出口的增幅保持在25%~30%之间。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部分领域出口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已占有相当份额。但必须看到,国内企业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中输出低技术附加值产品、输入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状况仍比较普遍。
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指出,就2009年的出口情况来看,跨国巨头以我国为生产和加工基地辐射全球市场,带动了高技术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的出口,国内众多民营企业则以中小型设备、医用敷料和耗材见长,成为该类产品的出口主力。
但是从2010年的前景来看,低端医疗器械的出口不容乐观。许铭指出,不少新兴经济体因受到来自金融危机的冲击,出于维护本国企业利益的考虑,对中国制造的医疗器械加以限制,将导致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医械贸易摩擦案件数量显著上升。
因此,业内专家建议,在2010年,我国企业在保持现有中小型医疗器械比较优势的同时,应迅速凭借更多质优价廉的高附加值医疗设备产品和技术加大对国际高端市场的开拓力度,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国产高端医械雄起 出口瞄准新兴市场
据医保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介绍,高端医疗设备的出口主体仍以外资企业为主,1049家外资企出口额占比高达73.36%,而其余4933家其他类型企业出口占比仅为26.64%。
在医疗器械领域,外资企业的扩张态势亦十分明显,并开始向纵深发展。2009年,包括西门子、强生、美敦力等在内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在华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平均增长率都在30%以上。
据了解,在外资企业占据中国高端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贸易市场的同时,东软、迈瑞等一些国内医疗器械知名企业也在某些细分产品领域迎头赶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比如:迈瑞的病员监护仪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5年位居第一,监护仪单项产品出口占该公司总出口额的近50%。
目前,中东、拉美、西非、欧盟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潜在市场。2009年初,东软医疗就在迪拜设立了分公司,其产品也定位于高端的医疗器械。此外,以B超仪为例,由于我国的产品质量与欧美知名品牌质量相当,价格上又有优势,在东南亚的乡村医院得到广泛应用。2010年针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将是中国高端医械产品外贸的主要增长点。
蔡天智指出,2010年,国内企业生产的医用诊疗设备等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也会保持一定增长,尤其是我国企业在保持现有中小型医疗器械比较优势的同时,正凭借更多质优价廉的高附加值医疗设备产品和技术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打自主品牌、建营销网络将是越来越多企业的努力方向。
外贸摩擦加剧 低端医械难风光
根据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医用敷料的出口额共计41.36亿美元,同比增长32.85%,医用敷料首次超过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的出口额,位列医疗器械类出口额首位。此外,一次性耗材这类传统大宗产品的外贸运行较为平稳,出口额为19.2亿美元,同比增长3.57%;进口额为7.2亿美元,同比增长19.98%。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额为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2%,进口额为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7.39%。
尽管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在2009年表现不俗,但在2010年,中国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据医保商会法律部主任官宁云介绍,目前贸易摩擦的特点之一就是涉案产品范围由原料药扩展到医疗器械类产品。
以往,我国医药类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产品90%以上是西药原料药,而自2008年下半年我国一次性注射器被巴西、乌克兰分别提起反倾销调查以来,2009年9月阿根廷又对同一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为458万美元。
据了解,康复和理疗用途的按摩器具产品的出口就面临着贸易冲突的阻力,其不利影响在短时间内亦难消除,形势不容乐观。
据蔡天智介绍,一次性耗材、医用敷料和按摩器具等是我国出口的优势产品,属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产品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且价格优势较明显,因此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我国企业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贴牌出口,如一次性耗材以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29.34%,保健康复用品加工贸易比重36.03%。在出口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况下,探索企业自主品牌应该是国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