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论坛积分体系说明|用户须知
本论坛版主工作制度(讨论稿)
第三方维修公司汇总,欢迎补充
技术精湛的工程师加入|新人必读帖
2012年版主招募中,欢迎加入
等待验证会员请讲|医工币充值说明
论坛广告位列表及报价
我来说说“医学工程在线”的定位
论坛获取金币的方法总结
大文件上传方法图解说明
医学工程在线论坛评分细则
空位待租,可链接到指定网址

[综合资讯] 贸易额创新高 国内企业仍须增值开源

0
回复
2646
查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已企业认证
南国知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3-23 11:26:02 |阅读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发、生产和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多样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共涉及47大类、5000个品种、30000余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主要生产和进出口基地。
       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65.98亿美元,同比增长54.43%。其中,出口额为157.11亿美元,同比增长53.62%;进口额为108.87亿美元,同比增长55.62%。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时创造历史最高记录,累计贸易顺差额达48.24亿美元,同比增长49.29%。总体来看,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形势大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开年红”。
     出口VS进口
       产品结构
       医用敷料增速翻番
       2011年,我国出口的五大类产品增幅均超过40%,其中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额排名第一,达67.50亿美元,占比为42.96%,医用敷料出口额虽然仅排名第四,为24.62亿美元,但其增速为101.56%,为出口增幅最大的产品(见表1)。
       保健康复用品增速6倍
       2011年,在我国出口的五大类医疗器械产品中,排名第1的诊断与治疗设备进口额为82.29亿美元,占比高达75.59%,保健康复用品进口额虽仅排名第3,但其增速却高达617.74%(见表6)。
       具体产品
       中低端为主
       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出口金额超过2亿美元的产品主要有“药棉、纱布、绷带”、“导管、插管类产品”、“注射器”、“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血压测量仪器及器具”、“X射线断层检查仪”、“病员监护仪”、“非机械驱动残疾人用车”、“助听器”和“X 光检查造影剂”,其中“药棉、纱布、绷带”和“导管、插管类产品”的出口额较高,分别为8.96亿美元和7.76亿美元(见表2)。但上述产品的增速无一超过40%,甚至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产品本身科技含量不高,易研发生产,竞争力不强;二是主要出口市场竞争激烈、趋向饱和,而新兴市场尚未及时开拓。
       高端医械为主
       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产品主要有“彩色超声波诊断仪”、“X射线断层检查仪”、“导管、插管类产品”、“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内窥镜”、“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管”、“肾脏透析设备”、“人造关节”和“注射器”,其中“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和“X射线断层检查仪”进口额较高,分别为7.25亿美元和6.88亿美元,“医用直线加速器”的进口增速较快,为43.68%(见表7)。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进口仍以高端医疗器械为主,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不易研发制造,国内产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差距。
       地域
       亚洲占比略高
       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域仍为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出口额分别为48.86亿美元、44.46亿美元和42.02亿美元,同比增长47.64%、58.37%和47.71%,占比为31.1%、28.3%和26.74%。
       欧洲占比略高
       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主要地域为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进口额分别为42.31亿美元、33.95亿美元和28.99亿美元,同比增长55%、52.11%和59.86%,占比为38.86%、31.18%和26.63%。
       国家及地区
       新兴市场增长显著
       2011年,我国共向219个国家及地区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国家及地区出口总额达到95.7亿美元,占比为60.91%,排名前3的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大传统市场出口持续增长,出口额分别为39.97亿美元、14.69亿美元和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46.64%、36.03%和72.53%,占比为25.44%、9.35%和6.66%(见表3)。此外,我国对俄罗斯、印度和菲律宾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显著,同比增长分别为74.16%、69.51%和122.96%。
       传统市场持续增长
       2011年,我国共从102个国家及地区进口医疗器械产品,进口额排名前10的国家及地区的进口总额为90.64亿美元,占比为83.27%,排名前3的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大传统市场进口持续增长,进口额分别为33.29亿美元、19.11亿美元和1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2.55%、53.29%和69.53%,占比为30.58%、17.55%和16.39%(见表8)。此外,我国对瑞士、马来西亚和芬兰等国家的进口增长显著,同比增长分别为102.02%、122.59%和105.59%。
       企业
       外企占半壁份额
       2011年,我国经营医疗器械产品出口的企业共有20877家,同比增长54.86%,其中外资企业3258家,出口额为82.62亿美元,占比为52.59%;民营企业16218家,出口额为58.64亿美元,占比为37.32%;国有企业1401家,出口额为15.36亿美元,占比为9.78%。从数量上看,民营企业占优,从出口占比来看,外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在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企业有8家(见表4)。出口额排名前10的企业出口额均超过1亿美元,其中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和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出口额超过2.5亿美元。
       外企、民营、国企三分天下
       2011年,我国经营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企业共有11902家,同比增长52.39%。其中,外资企业5348家,进口额为41.79亿美元,占比为38.39%;民营企业5257家,进口额为35.80亿美元,占比为32.88%;国有企业1297家,进口额为30.70亿美元,占比为28.2%。从进口占比看,三者相差不大,在进口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民营企业1家,外资企业有4家,国有企业5家(见表9)。进口额排名前10的企业进口额均超过1亿美元,其中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和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的进口额都超过1.5亿美元。
       省市
       广东占二成半
       2011年,我国共有31个省市出口医疗器械产品,其中排名前4的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出口企业均超过1800家,出口额分别为39.60亿美元、26.08亿美元、22.46亿美元和20.88亿美元,占比分别高达25.2%、16.6%、14.3%和13.29%。出口额排名前10的省市出口额占比高达93.03%,集中度较高(见表5)。
       上海占三成多
       2011年,我国共有31个省市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其中排名前4的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进口企业均超过1600家,进口额分别为39.15亿美元、27.43亿美元、10.88亿美元和7.41亿美元,占比分别高达35.96%、25.2%、9.99%和6.81%。进口额排名前10的省市进口额占比高达90.22%,集中度较高(见表10)。
     结语
       总的来看,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从出口地域占比看,欧洲、北美洲与亚洲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对国际市场准入相关政策、法规的深入了解,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一些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竞争较激烈的地域。展望2012年,随着我国不断出台一些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以及加强对新的医疗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的资金投入,预计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将会保持强劲增长速度,全年进出口额有望突破300亿美元。
       在世界经济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性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国内外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均呈现上涨势头,一些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出口退税为利润的医疗器械产品将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以这些产品为支撑的企业将面临资金无法周转的局面,导致员工流失和生产活动中断,无法及时向国外客户交货,形成恶性循环,那些以技术含量高、使用方便、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新产品为支撑点的企业将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外,近期汇率变化很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会给那些依赖汇率差价、利润空间普遍较小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在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企业应该狠抓技术、自主创新,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逐步进入全球中高端产品市场;做好市场定位,利用自身的产品价格竞争和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开拓亚洲邻国,如印度、俄罗斯、阿拉伯和东盟等国家市场,与这些国家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这些新兴市场上占得先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医学工程在线 医学工程在线(bmeol.com)创建于2009年2月,是医院设备科、医学工程科及其他医学工程专业人员的交流平台,提供医学工程领域的资讯信息、技术交流、配件供求、人才招聘等综合服务。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