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0亿 还塘栖镇旧貌
“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这句俗语,说明了昔日塘栖古镇在中国古镇中的地位。可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镇上的古建筑,包括大名鼎鼎的“廊檐头”,被拆得差不多了。记者昨天了解到,一个庞大的复兴塘栖古镇计划已经启动。在未来5-8年,有关部门将砸下60-80个亿,将把运河塘栖段5.78平方公里地域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塘栖也将成为杭州市运河沿岸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曾名列江南十大名镇之首
塘栖镇地处余杭、德清、桐乡三县市交界,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水上交通发达,自古商业繁华、文化发达。明清时,这里富甲一方,名列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桥———广济桥就是明代建造的。
古建筑是塘栖的根和灵魂。
塘栖的古建筑颇具特色。明清建筑皆高筑封火墙,隐于狭小的弄内。现在运河南岸还保存有太史第弄、沈家弄、郁家弄等“三条半弄”。
旧塘栖镇上的街全沿河而建。街上的房子挑出一片黑瓦,形成走廊,这就是所谓的“廊檐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廊檐头”还遍布全镇。连大小石桥上也搭有桥棚,来往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
这廊檐街之广、之盛,在江南水乡找不出第二家。有一句歇后语是这样说的:塘栖街上落雨———轮(淋)不着。
目前,“廊檐头”仅存市南街上的50米。
填为马路的市河将重新开挖
上世纪八十年代,塘栖工业经济迅速发展,而木头老房子易着火,廊檐头救火车开不进去,加上老房子没有卫生设施,生活不方便,因此被大规模拆掉了。
现在,塘栖镇运河两岸仅存7万多平方米的明清古民居,主要分布在广济桥附近,具体包括水北街、三条半弄、市南街等三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还有广济桥及其南侧区块等历史遗存。
杭州市余杭运河综合保护开发建设公司总经理郑妙元介绍,目前能确定的保护思路是:
第一,水北街4万多平米的明清民居将修旧如旧,恢复原貌。
第二,一些结构性、被历史湮没的东西也将恢复。比如市新街,原来是一条河(叫市河),后被填为马路。路边还保存有三条半弄,因此,将依旧开挖成河。到时河两边的商铺都要进行立面改造,以符合市河的古朴风貌。还有大纶丝厂,是浙江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民族企业之一,其厂房已被拆,但办公区生活区还在,也要进行保护。
5-8年完成塘栖古镇改造
最近两年的塘栖改造步骤,已经基本敲定,今年6月之前,总体规划将出台。
运河综保公司向全世界征集古镇设计概念方案,包括美国两家公司的5家设计单位提交了方案,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的方案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目前,两个规划正在余杭水乡博物馆向市民公示。之后将择优选其一。
现存古建筑中的近700户居民,将在5月份前全部搬离。今年9月前将修完几个重要的文物保护点,2009年底前完成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修复。
计划在5-8年内,完成所有的塘栖古镇改造项目。届时,重新焕发生机的古镇将成为临平副城的次中心,以及运河沿线除拱宸、江干之外的第三个重要中心节点。
两个规划都重视古街保护
两个规划都不约而同地把老运河沿岸的7万平米古建筑区域,划为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地段,主要以修旧如旧为原则。而浙江方案把周边地区分为旅游休闲度假区、居住区、田园生态区、产业功能置换区等;上海的方案则把其他区域分为工业区和居住区,但核心范围规划有文化中心、商业休闲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