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医疗机构PACS系统标准亟待统一
近日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基层医疗机构PACS应用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全国约有10%的基层医院建立了PACS平台,大部分基层医院的影像信息还是通过胶片和设备自带的工作站进行诊断,无法做到院际之间信息的流动和共享,因此急需制定基层医院PACS系统标准。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PACS系统是指医学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主要任务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共振装置、CT、超声、X线等,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方式保存,并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调回使用,同时还增加了辅助、诊断、管理的功能。但目前由于各个医院PACS系统品牌多样化,导致标准不统一,难以统一整合。此外,制约基层医院PACS系统发展的因素还包括,PACS系统装备价格高,后续维护成本大,基层医院缺乏日常维护的专业人员等。
据悉,目前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已经着手拟订基层医疗机构PACS系统的统一标准,即规定信息接收的统一接口和按标准协议编制的程序等,为电子病历、健康档案整合患者的影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学习了,早应该这样了 听到标准就有点头大,像DICOM ZIGBEETCP/IP 。PACS各种成本算起来蛮高。 县级医院再有十年能完善其PACS系统来,那就非常的不错了。仅仅存储和传输,现在就可以办到。要是形成网络,那里面的因素可就多了。PACS要是整合了RIS和HIS的整个的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病毒这一块就是非常挠头的问题。要是一台机器感染了病毒,全院的系统就得瘫痪。基层医院员工素质差,有电脑就想自己装个游戏玩玩,就算把光驱拆了,USB口封了,照样有能人给你装上。我们帮微机中心全院杀毒一干就是一宿。干了好多次了!病毒式屡禁不止啊! 再就是现在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老旧,要想弄PACS 首先得更新设备,单排CT。图像为视频格式,要嘛BMP,要嘛JPEG。要转换成标准的DICOM3.0格式很费劲,最后马马虎虎转了图片格式,还有可能位数不对。有10bit的、12bit的、8bit的。跟标准的DICOM格式相差甚远。不光CT,老一点的胸透、胃肠、CR都存在这个问题。更新设备对基层医院来说,就是一大难题。只有更新了设备才可以为实现PACS做个铺垫。电子病历实现起来就更无从谈起了。电子病历以后就相当于一个人身份证,单就一个人来说有且只有这么一个电子病历,没有相同的第二个。再就是电子病历的普及和区域化也存在矛盾。要想再基层医院搞这个东西。十年也是最大的期望值了。 这个很有必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