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hints 发表于 2015-11-17 16:58:48

医疗设备如何更有效做好维护和维修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医院只停留在被动维修的模式,只有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才去维修。然而要提高管理水平,这样被动维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完善的设备维护、维修管理。

  完善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的意义
  1)有效降低设备早期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的故障率,减少维修工作量,从而减少运行中的维修费用,并减少因故障停机检修而造成的损失,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2)有效延长偶然故障期时间,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提高设备的应用安全质量,确保患者和使用人员的安全。

  4)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设备完好率,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5)减少使用人员错误操作的发生,并能及时收集设备使用中的反馈信息,加强临床设备使用质量。通过PM收集的反馈信息,可以提高选购仪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作为医学工程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PM提高了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素质 ,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动了医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6)如果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仍以老一套水平从事工作的话,那么将会引起医疗设备的使用不当和维修不当,造成故障频出,修理时间增加,延误患者检查,进而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外流, 社会效益的降低,最终影响到的是整个医院的发展。

  如果医院使用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软件来进行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的话,又有什么不同呢?例如其医疗设备管理软件包括了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实施记录、设备维修登记、设备维修记录、设备运行状态管理、设备计量管理、设备维修和维护综合统计等功能模块。

  设备保养计划:针对1万元以上的设备,或医院设定的需要保养的设备,制定定期(按月,按季度)的日常保养计划。

  设备保养实施记录:针对每次设备的维护情况,对设备维护的项目,维护人,日期,费用及维护相关情况做好记录,若有更换配件的,一并记录,并可随时查询和打印。

  设备维修登记:设备出现故障,由使用人员通过系统登记设备故障单(简易的操作记录科室、设备名称、故障原因,报修人,报修时间)对设备进行故障登记,登记后设备维修组会自动弹出报修单,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检修。

  设备维修记录管理:在维修处理中,特种设备、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分类、分科室有详细的资料,每项维修记录有详细的流程步骤,记录设备维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包含维修人,维修工时,总费用,是否有更换相关配件等,并将每个维修记录能自动归类到各设备的记录下,维修记录有详细的流程步骤。

  科室维修费用对比图:能按日期对各科室的维修总费用进行统计,并产生图表

粤测粤开心 发表于 2017-2-10 10:00:54

关于预防性维修写的挺好的,不过现在医院系统目前在医工会与装备学会的带领下也慢慢的从被动式维修到有预防性维修维护的意识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从我们给医院提供质控设备来看,越来越多的医院设备科主管科长或者是分管医院的领导也基本了解预防性维修,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概念。我们致力于给医院提供性价比最好的质控测试设备。大家一起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疗设备如何更有效做好维护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