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cwcywjj 发表于 2010-4-6 21:49:21

三) CT在盆腔及骨盆应用的价值
盆腔内有多系统结构,CT可清楚地显示这些结构的正常解剖与病理改变,特别是在肿瘤分期上有较为肯定的应用价值。
1.膀胱 膀胱内充盈尿液,与膀胱壁形成良好的对比,CT可清楚地显示膀胱壁的厚度,表面是否有结节肿块,以及肿瘤侵犯膀胱壁和周围结构的程度,判断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CT的主要适应症是:(1)膀胱癌术前分期:CT评价膀胱癌浸润深度及膀胱周围解剖结构的受侵程度,其准确率为40-83%,可显示淋巴结肿大,并引导经皮细针穿刺活检;(2)对膀胱癌治疗后进行疗效随访;(3)鉴别膀胱壁增厚是炎症还是肿瘤;(4)鉴别膀胱内充盈缺损来自于膀胱或膀胱外。
CT对膀胱病变的诊断限度是(1)CT不易显示膀胱的小病变,其他影像检查如尿路造影、MRI及B超也只能显示1.5CM以上的肿瘤,膀胱癌通常以膀胱内镜为首选检出方法。(2)对膀胱癌的术前分期,CT不易鉴别A期和B1-B2期。T病变分期准确率低于B超和MRI。对盆腔淋巴结不行增强扫描较难与邻近处的血管影相区分。(3)膀胱炎症与肿瘤的鉴别有时也有困难。
2.前列腺 CT可用于评价前列腺的大小、形态,诊断前列腺肿瘤和炎症,用于前列腺癌术前分期及治疗后随访。据报道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47-75%,为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必须结合直肠指诊、血清PSA、PAP的水平及动态变化分析。CT对前列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67%,低于经直肠超声显像法和MRI。
3.子宫 CT检查不如B超及MRI常用,主要用于: 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随访 CT诊断准确率为66-80%,越是晚期准确率越高,III、IV期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2%,但只能作横断位扫描,却难以估计膀胱底或直肠的受侵情况。评价子宫旁浸润的准确率仅30-58%,低于MRI和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宫颈癌治疗后复发,CT诊断的准确率为85%,高于B超,故可作为首选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随访 CT可观察肌层浸润深度,准确率为76%。与经腹B超TAUS相仿,低于经阴道B超TVUS及MRI。CT随访治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期准确率为80%,但有假阳性。因放疗后纤维化所致的假阳性,MRI有助于鉴别。 也可用于检查子宫其他病变 如子宫良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但其准确性不如MRI高。
4.卵巢 卵巢病变的影像检查首选B超。如果膀胱充盈不良。TAUS检查较小的卵巢病变不太理想,TVUS对于较大的卵巢肿瘤受观察野的影响,不能观察肿瘤的全貌,而卵巢肿瘤易于全腹转移、扩散。因此,在B超发现卵巢肿瘤后仍需全腹CT扫描,以进一步定性和肿瘤分期。对B超、CT不能明确诊断的病变,可进一步行MRI检查。但卵巢癌早期易于转移,任何影像学检查均无法精确地诊断肿瘤的性质和准确的分期,故不能替代手术剖腹探查。
5.骨盆 CT在骨盆疾病的诊断上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主要用于:
骨盆骨折 大多数稳定性的骨盆骨折,如骨折未累及骨盆带和髋臼等以及骨盆前带骨折,X线平片即可明确显示,但对骨盆后带和髋臼骨折,CT明显优于平片,而且CT可显示软组织损伤或血肿。三维重建对骨盆骨折和脱位的显示更加直观和全面。
骨盆骨肿瘤 CT对肿瘤的检出及范围确定,特别是邻近软组织结构的受累评价优于X线平片,也可显示平片上因小肠气体、粪便与肿瘤重叠而模糊骨细节的骨盆骨肿瘤。由于分辨率高,也可鉴别良、恶性肿瘤。因此,CT对骨盆肿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可显示X线平片不能观察到的病变。显示骨破坏区内增上硬化、碎裂和囊变较平片更清楚,有利于明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但CT对病变的显示却不如MRI敏感。
骨的感染性疾病 CT能观察到早期平片难以显示的病变,如软组织水肿、局部骨质疏松及轻微的骨膜反应等。
骨盆的其他疾病 如髋关节退行性变、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纤维异常增殖症等的显示。
骨盆测量 CT行骨盆测量在股骨头凹平面扫描,可替代传统的常规X线正侧位的骨盆测量,其X线辐射量较平片少,而且更加准确。
CT引导下骨穿刺活检 用于诊断骨髓病变。随着MRI发现骨髓病变的增加,CT引导下骨穿刺活检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

sdcwcywjj 发表于 2010-4-6 21:52:02

脊柱及脊髓检查技术
脊柱及脊髓检查一般取仰卧位,且颈椎CT扫描应适当屈颈,腰椎CT扫描应适当屈髋、屈膝。先扫侧位定位片,以决定扫描架倾斜角度,并在扫描中进行调整,以保持与椎间盘平行或与脊柱长轴垂直,然后行横断位扫描。
(一) 平扫
颈椎 应根据要求对特定部位进行CT扫描;没有特殊要求者,应将重点放在颈4到胸1。必要时可加扫颈2-3及颈3-4椎间盘。通常层厚用1.5-3.0MM,连续扫描,层距为2-4MM。
胸椎 根据扫描要求在感兴趣区扫描,层厚3-5MM,连续扫描。
腰椎 常规扫描腰3至骶1椎间隙,层厚3-5MM,层距3-5MM,每个椎间隙区扫5-7层。有时还应加扫腰1-2及腰2-3,一般扫1-3层。
(二) 经静脉增强扫描
经静脉增强扫描可显示正常血管几多血供病变。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及星行细胞瘤多有较明显的强化;椎管内静脉畸形及椎间盘术后瘢痕组织增生也可强化。增强扫描对椎管内肿瘤、椎间盘术后瘢痕组织增生或术后复发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椎管周围骨质的硬化伪影,较少采用经静脉增强扫描诊断椎管内病变。
(三) 脊髓造影后CT扫描
脊髓造影,是将水溶性非离子型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后扫描的一种方法。一般以腰4-5或 腰3-4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经该处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4-6ML,浓度为170-240GI/L也可在常规脊髓造影4-6小时后进行CT扫描,对疑为脊髓空洞症者在造影后24小时扫描。CT脊髓造影可清楚的地勾画出脊髓、脊神经根结构及硬膜囊的外形,对椎管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大于经静脉增强扫描。但在有MRI设备的单位,目前CT脊髓造影也很少应用,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为MRI所替代,仅在手术后由于脊椎上有金属固定物不宜作MRI时才采用此检查 。
(四) CT在脊柱及脊髓应用的评价
CT对脊柱病变的诊断有许多优于常规X线平片之处,对脊髓病变则需行CT脊髓造影,目前MRI广泛应用,已基本上取代了CTM,但CT在脊柱病变的诊断上仍具有特殊的价值。
椎间盘病变及退行性病变 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关系,通过观察椎间盘的轮廓和椎间隙的高度,可鉴别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突出。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大于90%,而且由于CT还能清楚地显示椎骨的继发改变,故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检出方法。但CT不能显示椎间盘纤维环上的裂隙,即不能直接显示髓核通过裂开的纤维环向外突出。CT也不易将椎间盘游离碎块与非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和肿瘤、椎间盘手术后复发和纤维瘢痕鉴别。MRI在这些方面优于CT,唯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二者基本相仿。对颈段椎间盘,CT横断位扫描结合矢状位重建,既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又可显示颈椎及关节突关节骨赘和后纵韧带钙化,并有助于椎管狭窄的评价。对颈椎间盘突出伴随椎管异常骨化或钙化者,CT是最佳检查方法。但对颈椎间盘突出与脊髓关系的显示,MRI优于CT。胸椎间盘突出容易发生钙化,邻近椎体多可见骨赘,并常压迫脊髓。CT显示钙化和骨赘敏感,且能准确定位,但因胸椎管内硬膜囊外脂肪少,CT显示胸椎间盘突出及其对脊髓的影响不如MRI。因此,胸椎间盘突出应首选MRI,CT应作为检查的补充。
  脊椎骨肿瘤 最常见的为转移瘤,原发性肿瘤较少见。CT和常规X线片是脊椎骨肿瘤的基本检查方法,CT在显示肿瘤范围包括骨内外受累的范围、显示肿瘤的组织结构及钙化,明显优于X线平片。CT由于可显示钙化及椎骨结构,因而有助于作出鉴别诊断。特别是以骨髓受累为主的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及转移瘤的显示及脊椎肿瘤累及硬膜外及脊髓的评价不如MRI。
脊柱感染性病变 CT在显示脊柱感染性病变所致脊椎骨改变的同时,也可显示椎管内硬膜外、脊柱旁的受累及椎间盘的病变,结合定位以及CT矢状位重建明显优于X线平片,在定性诊断上也优于MRI。但CT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低于MRI,对病变累及椎管内的显示也不如MRI。
脊柱损伤 对大多数脊柱损伤,常规X线平片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对观察不稳定骨折如椎弓骨折、关节突关节脱位、显示骨折碎片及其在椎管内的位置,CT是最佳的检查方法。将薄层横断位扫描的CT图像重建为矢状位及冠状位,对颈1-2椎骨骨折特别是没有移位的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显示,CT有极高的价值。但CT对脊髓、脊神经损伤的评价又不如MRI。当X线平片检查脊椎正常而有神经症状者,应首选MRI检查。为全面地显示病变,有时需采用CT和MRI联合检查。
  椎管内病变 CT评价椎管内病变多需静脉注射造影剂或椎管内注射造影剂。静脉注射造影剂主要适用于脊髓血管畸形等。CTM适用于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发育畸形、血管畸形、蛛网膜炎、创伤术后观察等。有条件的地方,椎管内的上述病变基本上以被MRI所代替,CTM主要用于不能行MRI检查者

wangquanyinnet 发表于 2010-4-7 14:08:25

不错,挺全面。

jiasnowman 发表于 2010-4-21 19:10:53

哇塞慢慢学习

xushengli 发表于 2010-8-26 08:21:31

这是维修论坛 发这个有多大用处

ghost1982 发表于 2010-9-1 13:31:23

资料不错!!!!!!!!!!!!!!!!!!

ghost1982 发表于 2010-9-1 13:36:39

为了发个帖子回复真累!!!

liuxixi126 发表于 2011-5-25 13:28:45

好贴,占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CT检查技术(资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