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服务业与工业产业之共进-中国口腔20年
2015年对于中国口腔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伴随并推动我国口腔行业不断成长发展的口腔展会(北京国际口腔展、华南国际口腔展)迎来了其20年诞辰。这一年,资本、民营、开放、市场的字眼已进入每个口腔人的心中,大家都在这个口腔的“黄金时代”蓄势而谋。作者:高卫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口腔医疗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均得以较为迅猛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国人口腔医疗卫生需求的快速增长,除基础口腔预防保健和治疗需求外,还出现了更高层次的美学需求,这些需求的增加进而拉动口腔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20年来,国家加大口腔健康基础知识宣传,并在全国范围开展涂氟、窝沟封闭等防龋项目,国人口腔健康水平得以较大幅提高。
口腔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全球口腔发展现状和我国自身发展特点看,我国口腔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口腔卫生服务业】口腔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是基本问题。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18万口腔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水平需要提高,布局机构不甚合理。口腔预防保健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均显不足。
【业界尚未完全认识到信息化对业态的重塑作用】近年计算机技术在口腔领域得以应用(如CAD/CAM、锥形束CT、3D打印等),大大改变了原有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同时,信息化技术在日常诊疗、患者预约、医患交流等方面得以应用,这些均势必引起下一轮新的口腔技术热潮,重塑新的业态。
【口腔工业产业】技术创新后劲不足。尚需要继续增加技术储备、技术创新能力驱动和对技术创新利好政策的支持。
【产业集中度不够】口腔相关耗材、设备厂商等均以中小、小微企业为主,且标志性的是缺少专门的口腔工业社会组织。
总之,中国的口腔装备、材料工业发展极快,近年尤其明显。要想奋起直追,发展民族品牌、民族企业的关键还在于坚持技术创新和加强产业集中度两方面。
【北京国际口腔展:过去20年和下一个20年】
一个展会的价值取决于价值取向、愿景、情怀等“虚”的东西,也与其规模、质量等多方面“实”的东西相关。其中质量主要看其展示的产品、学术技术交流层次和分布区域。
据国外权威媒体评价,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Sino-Dental,简称北京国际口腔展)在亚太地区首屈一指,在全世界居于第三位,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德国科隆口腔展和巴西圣保罗口腔展。它的优势在于展示、学术技术交流和经销商服务都有一定水平,并且互相支持,比较平衡。我们相信北京国际口腔展会越办越好。
北京国际口腔展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展会,其目的首先是为国际口腔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以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成本获取最大信息量。同时,展会可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药监管部门,乃至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提供有用信息,帮助产业政策的制定及便利监管。
今年6月将迎来第20届北京国际口腔展。对展会团队来说,今天就要深入思考下一个20年。首先,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有几条“坚持”不能变:即坚持为中国人民健康服务、社会效益第一不能变,坚持为中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不断开拓创新不能变,坚持为口腔行业和产业发展服务、促进“产学研用政”交流和合作不能变,坚持内涵式发展、打造优秀展会组织团队不能变。
同时,还要在“变化”中求得更大发展。必须具备全球眼光和开拓勇气。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分析形势,细化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制定更高的目标,建设更专业的团队,采取更好的策略,实施更精细的管理,开创一个更新的局面。
对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口腔民族产业发展的一点愿景是,通过带动中国口腔制造业走出去,服务于“一路一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同成长、共赢,共促世界人民之口腔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