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讨论:关于医疗设备维修,第三方如何整合?
别的论坛的一个话题,感觉挺好的,转过来聊聊医疗设备维修目前常见的分类是:
1。厂家维修----原厂或代理
2。医院维修----设备科
3。第三方----凡不属于以上两类而与此行业有关者,皆可归入第三方
先聊厂家维修:
不可否认,仍是时下主流,原因省事有保障,花费目前也可以接受。
个人感觉,遇上好的有经验工程师和遇到新手或经验不足的工程师,耗时花费大不相同,不过这倒是评价各个厂家服务水平的一个直接指标,可惜仁者见仁,难以定论。
维修模式:整体把握,经验辅助,快速定向,更换确认。所谓“Change Engineer”最为传神。
再说说医院维修:
通常医院的设备科,对于设备维修而言,起到医院和厂家或者第三方的桥梁作用,就算完成了本职工作。
强势一点的设备科,可以排除简单故障(比如保险丝)或操作不当等故障。
部分医院藏龙卧虎,不排除兴趣使然,但限于图纸缺乏或不完整,工具元器件不充足,更多的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多数时候只能点到为止或浅尝则止。
维修模式:起于微观,止于微观。
主要讨论第三方维修。
1。第三方维修的现状:
(1)服务过原厂的工程师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第三方:产品受限,配件依赖,难成气候;
(2)有一定技术力量的服务商:缺乏必要门坎,只能就事论事,立足于专长,却无法深入;
(3)其他个体,游击而已,更多时候是欲游而不能击,相应的是副面影响居多。
2。第三方维修的目标:
现阶段,蛋糕够大,比如简单一点的目标“TT”(三个三):与原厂相比,三分之一的时间,三分之一的花费,抢占三分之一的维修市场有没有可能,如何做到?
3。如何整合第三方?
(1)如何整合第三方和设备科资源,完成设备故障点的快速定向?
(2)芯片级维修并非难事,关键是物流,规模效应,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3)人才是最为关键的,1+1》2做到也不容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