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肝细胞癌的最早可测的生物学标志
依据细胞学标准,在肝的癌变中发现亮细胞、嗜酸性细胞、中间细胞、嗜碱性细胞及混合细胞灶,这些细胞群虽具有明显的形态学标志,但并不是显示肿瘤性生长的特征。因此,从组织学水平可将其视为表型上有改变而尚不具备肿瘤特征的细胞群。然而这种细胞群较之周围肝实质细胞却具有更高的,发展为良性或恶性肝肿瘤的危险性。对这些肝细胞群的酶细胞化学研究证明:肝腺瘤主要由亮细胞或混合细胞组成。这类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糖原储存,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和糖原磷酸化酶活性均降低,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却明显增高。此类细胞进一步发展为嗜碱性细胞,胞浆内糖原消失。这些观察提示,糖原储存于肝细胞具有高的癌变倾向。实验研究结果与人类HCC的发生过程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并特别注意到糖原在肝细胞中的堆积与HCC发生的关系。在许多肝细胞腺瘤、结节性肝细胞增生灶及肝细胞腺样增生灶内的肝细胞,均主要为富于糖原的亮细胞和毛玻璃样细胞。特别有意义的是,先天性肝糖原(主要为Ⅰ型糖原)储存性疾病患者,如能存活至青春期后,则通过CT、活组织检查及尸检多可发现肝肿瘤(腺瘤或癌),从而表明先天性糖原代谢异常具有特别高的肝肿瘤发病的危险性,这在实验性或人体肝癌的研究中仍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