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知心 发表于 2012-2-14 10:48:41

我国第一个独立知识产权的慢性乙肝新药“揭盲”

                                    &nbsp;&nbsp;&nbsp;&nbsp; 一项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4家医院共同完成、360例慢性乙肝患者自愿参与、为期9个月的新药临床&ldquo;双盲&rdquo;试验结果日前在长沙成功&ldquo;揭盲&rdquo;。<br /><br />  在这一统计学试验中,注射名为&ldquo;乐复能&rdquo;的蛋白类创新药物的患者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证实该药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效果明显,其关键指标&ldquo;e抗原转阴率&rdquo;在疗后6个月可高达51.11%,较国际上已有的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药物疗效超出一倍,且&ldquo;没有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rdquo;,意味着半数患者已达&ldquo;临床治愈&rdquo;目标。<br /><br />  据湘雅医院感染科主任谭德明介绍,试验组患者的平均e抗原转阴率在3个月治疗结束时为33.89%,疗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分别提高到42.35%和51.11%。而在美国FDA已批准的治疗慢性乙肝药物清单上,该指标均不到30%。<br /><br />  该药全称为&ldquo;重组高效抗肿瘤抗病毒蛋白注射液&rdquo;。据其国际专利持有者&mdash;&mdash;杰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介绍,该药于2009年底取得美国新化合物发明专利授权,同年被我国科技部纳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对其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给予支持,并进入国家药监局的快速审批通道,&ldquo;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药&rdquo;。<br /><br />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饶健表示,只有当一种化合物以前从未作为药物在世界任何地方批准上市过,该药物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ldquo;新药&rdquo;,国内每年虽有大量&ldquo;新药&rdquo;获准上市,但绝大多数并非真正的专利药,而是仿制药。他认为,在我国,新药创制才刚刚起步,而该药的&ldquo;揭盲结果令人振奋&rdquo;。<br /><br />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约有3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其中逾2000万分布在我国。<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第一个独立知识产权的慢性乙肝新药“揭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