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 发表于 2011-7-12 13:35:49

医学电子

如果住在偏远山区的你急需一个心脏支架,那将面临何种挑战?最近的大医院都位于远在天边的大城市,只有乘坐长途汽车、花费数小时车程才能到达,并搭上不菲的车票开支。而对一个普通的心脏支架病人来说,在医生实施手术之前,至少需要经历3次这样的看病行程。
       
       

智能医疗正在解决人们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简单来说,智能医疗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通过创新的信息技术优化现有的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病患、医生、医疗设备以及医院之间更好的互联互通,以改善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情况,让整个医疗系统充满智慧。
       

远程医疗跨越地域藩篱
现在,即使你住在不通公路的山区或者更加偏远的地方,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就医发愁了。因为远程医疗技术能够使医疗专家和患者处于“同一个房间”内——不管他们实际身在何处。Medicina a Distancia远程医疗车能够实时传输高清音频、视频,支持大型城市医院中训练有素的专家能够“看到”并向偏远乡村诊所里的病人问诊。这种诊疗过程几乎能够与亲自接受医生检查相媲美,同时无需长途跋涉。
       

Medicina a Distancia远程医疗车的核心是基于强大智能的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计算系统。它能够与心脏监控设备、血压仪、温度计、X光仪、CT扫描仪、超声波系统等设备保持互联,这些设备收集病人的重要数据并运行医疗诊断相关流程。在对病患进行检查时,Medicina a Distancia系统能够传输与患者病情相关的关键数据,让专家能够随时“看到”病人和数据,以便做出精确诊断,并当场给出治疗方案。
       

“我们的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大幅度削减成本。”Medicina a Distancia公司的联合创建者Carlos Iglesias博士表示,“训练有素的医疗专家可以与任何地方的病人迅速联系上,甚至是身处不通公路的偏远乡村病人。通过一台医院的远程医疗车和另一台设在当地诊所的远程医疗车,就不再需要单纯为进行诊断而转移病人,医疗专家可以立刻为病人看病。”
       

Medicina a Distancia医疗车这样的远程医疗仪器能够打破阻止人们获得最佳医疗条件的地域藩篱,支持医院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移动诊断打破生死时速
对于智能医疗来说,仅仅拥有远程医疗仪器还不够。急诊时,正确诊断患者情况、并将其转移到合适医院所花费的时间常常成为决定患者生死的关键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几秒钟或几分钟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能够现场做出正确的决定并进行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救护车配备了可无线连接到远程医疗设施的移动诊断系统,该系统加快了患者进入重症护理的速度,并且能够帮助病人更准确的到达最佳治疗机构。试想如下场景,当一个心脏病患者被紧急送往医院,他需要进行紧急插管,即通过“冠状动脉成形术”流程将气球插入阻塞的动脉中,从而恢复血液流动。但问题是,只有部分医院的外科配备心脏插管设施和必要的影像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存活率可能取决于能够立即接受这种特殊护理的时间。这意味着急救医疗只有选择最近的、正确的医院才能真正有助于加速治疗。
       
在紧急救护过程中,救护车中便携式计算机和移动诊断系统所应用的英特尔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可以用来收集、分析并向医疗中心传输数据,让医生能够快速决定是否需要插导管。值得一提的是,移动诊断系统还配有GPS技术,能够自动导航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同时,当救护车行驶在路上时,拉响警报通知医院,这样患者就能够绕过急诊室,直接被送入心脏插管中心。
       

“移动诊断系统在急救中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尽量缩短救护车从发病现场到配有插管实验室的最近医疗机构所耗费的时间。” 领先IT咨询与系统集成企业——应用医疗信息公司总裁Steven Graves表示,“英特尔技术让我们能够在发病现场远程进行进一步生命抢救(ALS)和急救医疗服务(EMS)。该系统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保证通信与计算资源处于最佳应用状态。”
       



除了移动诊断系统之外,英特尔还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保障对患者进行更加安全、快速的紧急护理。英特尔移动临床助理(MCA)有助于让临床医师避免抄写错误,支持医生在护理地点访问患者过去的护理记录,并随时记录患者情况。想象一下,当患者无法很好的与医生交流自己的病史时,这些数据将是多么宝贵!
        过去20年来,机器人技术已经被运用在某些特定医疗照护领域,以提升外科手术或是病患复健程序的效率与安全性;近几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演进,再加上医疗照护市场景气蓬勃,也让各种手术用、辅助用以及远距医疗应用的机器人需求水涨船高。
       
        市场研究机构 ABI Research 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全球医疗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由2011年的不到7.9亿美元,在2016年成长至13亿美元,主力是高端手术用机器人与相关的自动化放射手术(radio-surgical )系统。该机构新兴科技市场分析师Larry Fisher表示,机器人技术多年来已经运用在某些特定手术中,随着病患与医师对提升医疗效果的期望,医疗用机器人越来越受欢迎,也加入了其它辅助技术与远距医疗自动化工具。
       
        虽然采用自动化与辅助技术有助于让医疗过程与相关活动更简化、更安全,也更具成本效益,但建置这类技术的初期成本还是一大门槛,尤其是对较小型的医疗机构来说;再加上,专为医疗应用所设计的机器人系统,需要经过复杂的临床测试与主观机关审查程序,这也可能使这类产品的定价高昂,上市之路也会十分漫长。
       
        医疗机器人市场的采购者本来就限于具备特定资格的医疗机构或医事人员,同时又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较小型的医疗机构恐怕无力负担机器人的采购预算,因为这类系统价格动辄数万美元,甚至可能高达400万美元。因此Fisher表示:“医疗用机器人出货量成长有限,但是由于该类产品的高单价,将使得该市场营收金额在2016年以后达到数十亿美元水准。”
前不久,iPad2在全球苹果粉丝的期待中登场,有望续写苹果的传奇。而就在此前不久的一则消息让与苹果不搭界的医疗界也与苹果搭上关系: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苹果iPad/iPhone作为医疗影像诊断放射学的辅助产品使用,可以用于实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结果判读。其实,iPad的医疗应用早已有之且并不仅限于此,在iPad的3万多种应用程序有中,医疗类别的有504种(数据截止于2010年9月)。

对医疗设备、特别是便携式医疗保健设备制造商来说,与其将这些信息解读为一种市场竞争威胁倒不如作为对自己产品策略的借鉴,尤其是苹果在iPad产品的便携性能设计上的卓越之处(iPad2厚度缩减33%,重量减轻15%,而一次充电能够使用10个小时、待机一个月),因为医疗设备的便携性、低功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原来只有在大医院使用的大型医疗设备将呈现小型化、低成本化以及更便于使用等发展趋势,以适应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家用监护式的应用也是一个发展趋势。除了现在已经有较多应用的家用血糖、血压检测外,预计未来心电图等设备也许走入家庭,在您的产品设计中如果能像苹果一样把握住这种趋势的话必将占据先机。

在2011年深圳举办的国际集成电路展上,全球领先的高性能信号处理解决方案供应商及医疗设备行业的供应商ADI公司( http://www.analog.com/zh)就展出了多个系列的医用产品解决方案,包括最新推出的低功耗、可实现诊断级心电图(ECG)应用模拟前端芯片ADAS1000 (http://www.analog.com/zh/pr0513/adas1000)和最新的备受赞誉的八通道医疗超声模拟前端AD9278 (http://www.analog.com/zh/ad9278)和 AD9279 (http://www.analog.com/zh/ad9279)。这些产品及解决方案除了具有ADI一直以来业界领先的高精度,更凭借对医疗系统设计的深度理解和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以更高的集成度从芯片内部解决了以前分立解决方案设计中所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高集成度、低功耗特性更引领了医疗设备便携化技术发展的趋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