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卫生工作主要成果
     <BR>    “十一五”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五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BR>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有效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十一五”期间,参保人数达到8.35亿,参合率达到95%左右,成为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了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均筹资水平从“十五”末期的30元提高到150元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60%左右,超过60%的地区实行了门诊统筹,参合人口受益面不断扩大。<BR>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000个,村卫生室20,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初步建立了由55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100多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139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BR>    卫生公共筹资不断增加,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逐步降低。“十一五”期间是中央财政卫生事业投入力度最大的时期,2006~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卫生事业资金1852.9亿元。2009年与2005年相比,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17.93%增加到27.23%,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29.87%增加到34.57%,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52.21%下降到38.19%。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BR>    (     <BR>    
		页: 
[1]